- 註冊時間
- 2012-5-18
- 最後登錄
- 2015-2-4
- 居住地
- 灣仔區
- 帖子
- 1131
- 積分
- 6993
媽幣- 2962
|
發表於 2013-6-24 17:31:43
|
查看: 1231
|
回復: 0
|
當我們在告訴孩子什麼可以做,什麼不能做時,是否注意到孩子也在向我們說“YES”和“NO”呢?父母們似乎每天都在告訴孩子什麼可以做,什麼不能做,而實際上,孩子們在成長中也會形成自己的意念,心理學家們把他們這種沒有用語言表達的心裏話歸納為“搖頭的心意”。
一、請不要聽見我哭泣而不理睬我。
在孩子哭的時候,大人往往覺得很煩,但如果只是拿個玩具或食物給他,並不能滿足孩子的真正需要,年幼的孩子需要成人在身旁陪他玩,和他說話。成人了解孩子,就得付出觀察的時間,您不妨在喝斥孩子“不許哭”“老實點”之前,也從孩子的角度考慮一下他的傷心情緒。
二、請不要只在我做你不喜歡的事情時,才注意到我的存在。
當孩子處在安靜的狀態中,成人經常不聞不問;而孩子錶現出頑皮或多動時,卻會馬上引起父母的注意。由此孩子發現:“只有在我調皮的嘗試中,父母親才注意到自己。”這會引起孩子層出不窮的負面行為,令成人覺得如今的孩子更加調皮。
三、請不要指責我“笨蛋”“愚蠢”,而不告訴我應該怎樣做。
“真笨!”是一些父母指責孩子的口頭禪,即使心中並非真的那樣想,卻經常隨口而出。孩子來到這個世界,顯現出的自我評價是從周圍人的反應中建構出來的,如果他常聽到“差勁”“笨拙”等字眼,使得他對自身的價值不夠樂觀,而在嘗試新能力的表現上大打折扣。
四、請不要把我留在陌生的地方。
如果兒童對養育的環境並不熟悉,又不了解照顧他的人,這种經驗對幼稚的心靈無疑是一種創傷。因為孩子無法理解父母去那裏了,更擔心父母一去不回。怕生、黏人、常有恐懼感的孩子大多經歷了這樣的早期生活。
五、請不要常給我糖果、玩具、書籍來代替你自己。
父母們在家裏經常做一些兒童不能參與的工作,或者為了做自己喜歡的事而忽略孩子。然而,孩子最需要的是和父母共同交流的時間,糖果、玩具等物品都不能取代善講故事的媽媽和能夠與自己遊戲的爸爸。
|
|